网上配资查询 贾锐:中国光伏产业一直遵循着“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原则高速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05 14:13    点击次数:79

  作者简介:贾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智库咨询专家,研究机构研究员。

  中国的光伏产业一直遵循着“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的原则在高速发展。展望未来十年,光伏产业的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新型光伏技术也将层出不穷,但新型光伏技术必须遵循“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三原则,凡是不符合这三原则的光伏技术终将被淘汰。光伏产业的供给大于需求和合理赢利水平将是光伏产业的常态。

  2024年,太阳能组件的招标价格频现低价,价格已降至平均生产成本以下。行业的许多公司正在缩减生产规模,一些厂商取消进入光伏市场。在此大行情下,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光伏产业的发展会如何,这是整个光伏产业和光伏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如果要展望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我想从光伏市场发展历史和技术演绎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鉴古知今”,以此来展望我国未来十年的光伏产业发展。

  中国的光伏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58年中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开始,一直到2002年之前,是政府、科研机构及国企主导和参与的阶段;这个阶段不是一个市场化的阶段,但为未来的光伏产业化奠定了较好的知识储备、人才储备和产业基础。而中国光伏真正大规模产业化开始的元年是2002年。 2001年施正荣博士从澳大利亚回国,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自此中国光伏产业和国际市场开始接轨。2002无锡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商业化的开始,这一下子把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也开创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商业化道路。2005-2007年,一批公司如晶澳、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中国光伏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2008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材料价格暴跌,光伏产品价格迅速走低,这为国内市场的开启奠定了基础。2011年美国发动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随后欧盟也开始了“双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除了“金太阳(300606)”示范工程外,制定了多项政策进一步启动国内市场,从2015年开始中国稳居全球光伏装机量首位。2018年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下半年光伏发电规模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光伏行业一下子陷入低谷,但中国光伏组件价格走低,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正式出台,国内光伏装机市场也越来越大,到2023年我国装机规模达到了216GW (全球装机390GW),稳居全球首位。考虑到我们国家的能源供结构、相关能源规划以及政策释放,比如火电退出比例、大基地项目建设、电网建设、支持分布式发展等,未来的我国还有广阔的光伏市场扩增空间。从上述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国内政策释放的过程,也是光伏产业快速做大做强的过程;未来光伏产业的市场还将增长,再叠加海外市场的增量,光伏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光伏产业的前景是看好的。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光伏生产线的快速扩张性;光伏产能的增长已阶段性的超过了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光伏产品的供需失衡与低价位销售将是未来要面对的现实。

  从技术角度来看,光伏产业主流技术一直遵循着三个原则: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正在这个“三原则”下,光伏技术大浪淘沙;光伏行业虽经过了多次高峰低谷,但凡是不符合这三原则的光伏技术均被淘汰。光伏电池从技术种类划分种类繁多,有晶体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砷化镓单结/叠层电池、有机薄膜电池、染料敏化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光伏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技术迭代升级和成本降低的过程。早在2008年硅料价格高昂时,一些企业如新澳太阳能、南通强生、天威薄膜等企业,布局了非晶硅薄膜电池;但该种电池效率提升困难(和晶体硅相比),且存在着S-K效应,组件功率衰退得厉害,光伏企业纷纷终止其研发。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布局了碲化镉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但设备投资昂贵、效率提升缓慢,无论是效率还是性价比,都无法和同期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相比(更不用说单晶硅电池),到目前碲化镉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比非常小(不到1%)。早期一些企业也布局了化合物太阳电池(单结和多结),分别开发了柔性GaAs薄膜电池、GaAs多结聚光电池。由于采用MOCVD外延生长设备和外延技术,整个设备投资成本高昂、产能和良率低,和晶体硅太阳电池相比不具备性价比,因此无法大规模进行市场化推广;GaAs等化合物多结电池,也只是用于航天等特殊领域。有机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其研究的历史也很长(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但由于器件不稳定和转换效率低下,一直无法产业化。上述的众多电池,均无法满足了光伏主流技术的三原则,要么被淘汰,要么市场非常小众,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所应用。

  晶体硅太阳电池,目前是市场绝对的主流。在光伏产业各项技术的大浪淘沙中,充分满足了光伏产业三原则: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可靠。2015年多晶硅太阳电池量产达到一定的效率极限后,单晶PERC电池开始崛起(2016年开始大规模产业化)。2022年,由于相较PERC电池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且能在PERC产线上进行技术升级,TOPCon产品迅速崛起;2023年,异质结电池也由于高效率和成本的降低,也得到了快速的布局和发展。晶体硅电池(PERC电池、TOPCon电池、HJT电池和XBC电池)占到了市场绝对的主流。正是由于其满足了光伏产业技术三原则,其霸主地位无法撼动。由于晶体硅电池的效率还在不断的地提升,新结构的晶体硅电池也在不断出现,即使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的步伐越来越慢,但未来十年晶体硅电池还将是主流。

  最近几年钙钛矿电池得到了极大的关注。2009年,日本科学家Tsutomu Miyasaka钙钛矿材料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吸光材料,获得了3.8%的光电转化效率。自此之后, 钙钛矿电池由于制备方法简单、设备投入不是很高,迅速成为国内外众多高校实验室研究的目标,产业界也纷纷布局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但钙矿电池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稳定性、大面积的效率提升等,一直处在研发和小批量生产阶段。但我认为钙钛矿电池最吸引人的还是在于和晶体硅结合形成叠层电池。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的效率达到34.2%(1cm2),已突破了晶体硅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是否能够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艰苦的科技攻关。

  从上述的展望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未来十年,光伏产业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2、由于晶体硅满足了光伏产业三原则,未来十年晶体硅电池还将是光伏产业的主流;

  3、目前,光伏产业的扩产和供给规模阶段性大于国内外的光伏装机需求,因此光伏产业将由原来的高利润转向低赢利水平,这将是常态;

  4、光伏产业的集中度将会提升网上配资查询,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无法容纳那么多光伏企业,光伏产业越来越集中在头部厂商。